- 髦
- máoㄇㄠˊ〔《廣韻》莫袍切, 平豪, 明。 〕1.馬頸上的長毛。《儀禮‧既夕禮》: “馬不齊髦。”鄭玄 注: “齊, 翦也。 今文髦為毛。”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‧養牛馬驢騾》: “白馬黑髦不利人。”唐 樊綽 《蠻書‧南蠻疆界接連諸蕃夷國名》: “ 南詔 異牟尋 , 從父兄 蒙細羅勿 , 及清平官 李異傍 、大將軍 李千傍 等, 將細馬六十匹來迎, 皆金鍐玉珂, 拂髦振鐸。”清 李宗昉 《黔記》卷三: “婦女穿白衣, 繫桶裙, 戴細布方巾, 以髦扎一尾, 名曰髦尾, 用豬油塗之。”2.泛指動物頭頸上的長毛。《山海經‧南山經》: “﹝ 亶爰之山 ﹞有獸焉, 其狀如貍而有髦, 其名曰類。”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‧獸二‧豪豬》﹝集解﹞引 蘇頌 曰: “豪豬, 陝 、 洛 、 江 東諸山中並有之, 髦間有豪, 如箭, 能射人。”3.英俊傑出之士。《新唐書‧文藝傳中‧李適》: “ 季卿 在朝, 薦進才髦, 與人交, 有終始, 恢博君子也。”宋 王禹偁 《贈別鮑秀才序》: “凡今取才, 必率英髦。”清 顧炎武 《贈于副將元剴》詩: “于君太學髦, 文才冠諸生。”魯迅 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第二十篇: “二書大旨, 皆顯揚女子, 頌其異能, 又頗薄制藝而尚詞華, 重俊髦而嗤俗士。”4.謂新穎別致, 時髦。魯迅 《二心集‧‘喪家的’“資本家的乏走狗”》: “那麼, 為將自己的論敵指為‘擁護 蘇聯 ’或‘××黨’, 自然也就髦得合時, 或者還許會得到主子的‘一點恩惠’了。”5.選拔。《詩‧大雅‧思齊》: “譽髦斯士。”清 王引之 《經義述聞‧爾雅中》“髦, 選也”: “選士亦謂之髦。 ‘譽髦斯士’是也。 ‘譽髦斯士’, 選斯士也。”6.古代兒童頭髮下垂至眉的一種髮式。《詩‧鄘風‧柏舟》: “髧彼兩髦。”毛 傳: “髦者, 髮至眉, 子事父母之飾。”陸德明 釋文: “髦, 《說文》作髳。”《儀禮‧既夕禮》: “既殯, 主人說髦。”鄭玄 注: “兒生三月, 剪髮為鬌, 男角女羈, 否則男左女右, 長大猶為飾存之, 謂之髦, 所以順父母幼少之心。 至此, 喪無飾可以去之。 髦之形象未聞。”《左傳‧昭公九年》: “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。”杜預 注: “童子垂髦始冠, 必三加冠, 成禮而棄其始冠, 故言弁髦因以敝之。”清 毛奇齡 《李女宗守志記事》: “誰謂髦者, 童飾也。”7.代指兒童。清 厲鶚 《五月二十五日艮山門外晚眺》詩: “幾家叢薄徑微窄, 稚髦闖籬窺過客。”8.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。《詩‧小雅‧角弓》: “如 蠻 如 髦 , 我是用憂。”鄭玄 箋: “ 髦 , , 西夷別名。武王 伐 紂 , 其等有八國從焉。”孔穎達 疏: “《牧誓》曰: ‘及 庸 、 蜀 、 羌 、 髳 、 微 、 盧 、 彭 、 濮 人。 ’又曰: “逖矣, 西土之人。”是西方也。 彼髳此髦, 音義同也。”唐 李商隱 《為滎陽公舉王克明等充縣令主簿狀》: “伏以臣所部控聯谿洞, 參錯 蠻 髦 , 水接重湖, 山當五嶺。”清 田雯 《黔書‧關索嶺》: “若夫馬跑泉之異, 未必非神明其說, 以讋 蠻 髦 。”9.四散貌。《古文苑‧揚雄〈蜀都賦〉》: “龍蛇蜿蜷錯其中, 禽獸奇偉髦山林。”章樵 注: “髦, 去聲, 猶芼也, 謂四散山林之間。”10.螳螂。11.通“ <<旄>> ”。 古時旗杆頭上用氂牛尾作的裝飾。 因即指有這種裝飾的旗幟。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‧夫差內傳》: “左軍皆赤裳、赤髦、丹甲、朱羽之矰, 望之若火。”《文選‧張協〈七命〉》: “建雲髦, 啟雄芒。”李善 注: “雲髦, 雲旆竿上施旄也。《上林賦》曰: ‘連雲旆。 ’髦與旄古字通。”清 吳偉業 《與友人談遺事》詩: “雲髦大纛星辰動, 天策中權虎豹陳。”12.通“ <<耄>> ”。 年老。清 戴名世 《艱貞叟傳》: “已而 安陽 新令來, 髦且昏。”13.氂牛。《文選‧張協〈七命〉》: “鷰髀猩脣, 髦殘象白。”李善 注: “《呂氏春秋》: ‘ 伊尹 曰: 肉之美者, 猩猩之脣, 髦象之約。 ’ 高誘 曰: ‘髦, 髦牛也。 ’”參見“ <<髦牛>> ”。14.通“ <<毛>> ”。 毛髮。《說文‧髟部》: “髦, 髮也。”宋 王安石 《寄李秀才兄弟》詩: “後生可畏吾知子, 握手何時見二髦。”清 俞正燮 《癸巳類稿‧持素證篇三》: “掌中熱痛, 手少陰絕氣, 則脈不通, 血不流, 髦色不澤, 而黑如漆柴。”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